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4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林业   210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42篇
  1907篇
综合类   868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402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阐述了在流域产沙预测模型研究中,将试验水平范围的输沙函数的运用范围扩大,产生了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或错误的原因在于:模型不完善、重要过程的省略、初始条件的缺乏、初始条件的敏感度、异质性问题、外部动力等。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在小尺度、短时间内是能够控制的。大尺度的异质性是使得输沙函数不能仅仅建立在数量化的基础上,而应是系统历史的函数。因此,大尺度的流域产沙模型必须建立在突变量的发现及其相应的动力特征基础上,而不应是试验模型按比例放大。  相似文献   
92.
无定河淤地坝拦沙措施时间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大量实测资料对无定河淤地坝及其拦沙效应进行了研究。坝地面积增加率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峰值。80年代发生显著衰减,90年代进一步衰减。用水文法对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减沙效益从70年代开始急剧增大,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峰值,随后有减小的趋势。历年新增坝地面积从60年代中期开始急剧增大,并在70年代初达到峰值.随后有减小的趋势。由于后续淤地坝的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新增坝地面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大幅度减少后.随着原有的淤地坝逐渐淤满失效,淤地坝减沙效益衰减。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无定河产沙量在70年代开始大幅度减小,但在1986~1996年,修建于60年代末、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淤地坝相继淤满失效之后.后续淤地坝建设未能跟上,故无定河产沙量有增加的趋势。基于本研究,我们建议.在无定河的水土保持中应加强淤地坝建设,实现淤地坝的持续拦沙效应,才能使入黄泥沙减少的趋势能够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3.
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受流域降水和下垫面影响很大。采用水文法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时应注意如下问题:降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料,要认真分析工程实施前后雨量站的分布、代表性及前后期降雨量的可比性;暴雨对产沙的影响很大,暴雨强度是决定产沙量多少的重要参数,选用有效降雨量、有效降雨强度能较好地反映暴雨产沙作用;用径流量预报产沙量要区别地下、地表径流的不同影响;要考虑不同地貌类型区对产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湖泊(水库)沉积物作为流域物质迁移的“汇”,可以连续、高分辨率地记录流域土壤侵蚀的信息。通过湖泊沉积指标的研究,可以反演流域土壤侵蚀过程、演化规律。与流域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综合分析,可对流域土壤侵蚀发生机制等做出科学论断,为目前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参考依据。介绍了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研究、矿物与磁性分析、粒度分析、孢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瞻望。  相似文献   
95.
土壤水溶性盐基离子的高光谱反演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壤水溶性盐基离子是诊断土壤盐渍化类型与盐渍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利用光谱技术快速获取土壤水溶性盐基离子含量数据,可为土壤盐渍化类型与盐渍化程度的诊断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该研究通过采集新疆5个不同地区399个土样的反射率与水溶性盐基离子数据并进行31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析了不同水溶性盐基离子(HCO3-、Cl-、SO42-、K+、Na+、Ca2+、Mg2+)与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S(Kennard-Stone)方法挑选出299个样品,针对每种离子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别建立32个高光谱定量反演模型,优选最佳反演模型,并单独使用100个样品对估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离子的最佳反演模型所使用的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其中仅有Cl-和Ca2+、SO42-和Mg2+所使用的预处理方法相同,其他离子则不同;不同离子的反演精度也不同,HCO3-和Ca2+构建的模型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分别为2.67、2.57,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Cl-、SO42-和Mg2+所构建的模型RPD分别为2.05、2.10和2.14,表明这三者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K+建立的模型RPD仅为1.11,不能对样品进行预测。Na+构建的模型RPD为1.83,表明该离子所建模型只能对样品进行粗略估测。研究结果为探究水溶性盐基离子的高光谱反演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土壤盐渍化监测的深入和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为胶东半岛海岸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N-SPECT模型,对胶东半岛2006—2010年土壤侵蚀量及泥沙入海通量进行模拟。[结果]土壤侵蚀高值区集中于半岛东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半岛中部和中南部。大沽河流域、五龙河流域和大沽夹河流域3大流域对整个胶东半岛的土壤侵蚀贡献最大。针对3大流域之外的其他半岛区域,按照汇水区划分岸段,各岸段单位长度泥沙入海通量的空间差异显著,青岛市城阳区海岸、青岛南端(胶南)海岸、莱州湾东部海岸和威海西南端海岸泥沙通量最大。[结论]土壤侵蚀和产沙与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总体而言,耕地主导型区域是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而林地和草地具有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回顾了国内外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的发展过程 ,对各类产流产沙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物理成因模型的概念及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彰武农田土壤风蚀物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沙尘采集器,通过对3种自然风速天气下所收集风蚀物的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风蚀物近地表1.5 m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输沙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且输沙量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可以用幂函数近似描绘;风沙流中沙粒的粒径在垂直分布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流中粒径大的颗粒含量逐渐减少,粒径小的颗粒含量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粒径>0.1 mm的颗粒含量与高度在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粒径≤0.1 mm的颗粒含量与高度在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风速在4.8~12.2 m/s范围内,与农田土壤输沙量之间呈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不同耕作方式对输沙量有较大影响,其中,输沙量最大的是花生茬深翻,其次是秋翻地、春浅旋灭茬、秋浅旋灭茬,最小的是旋耕覆盖。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土壤改良剂玉米茎秆汁液对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和机理,该文通过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表施加玉米茎秆汁液对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试验以未施加任何玉米茎秆汁液的黄土坡面为对照,设计单位面积玉米茎秆汁液施加量1 041.7 mL/m2,施加汁液体积分数25%和50%,降雨强度为50 mm/h,研究玉米茎秆汁液施加对土壤减水减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茎秆汁液的施加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降低产流产沙速率。对照、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施加下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8、0.46和0.51 mm,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70%、6.75%和7.17%。较对照,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施加下,土壤的减水效益分别为45.81%和48.34%,减沙效益分别为65.00%和75.47%。玉米茎秆汁液的减水减沙效益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月均减水、减沙效益降低量约为1.25%和1.41%,研究中施加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的土壤减水减沙效益约可持续3和4.5 a。综上,玉米茎秆汁液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施加量为1 041.7 mL/m2时,茎秆汁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1时,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以为将玉米茎秆汁液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施放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坡面措施对小流域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对吕二沟坡面治理措施水平梯田、人工林地、草地等减水减沙作用进行分析,在治理度为50%的条件下,即使没有库坝沟道工程,流域治理仍具有显著的减水减沙效益:年均减水量为16.99万m3,减沙量为3.062万t,分别占年均计算径流,总量69.35万m3与年均计算输沙总量7.655万t的24.5%和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